 
          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持续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。这是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连续第二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。8月26日,我国首部AI领域的纲领性文件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发布,为中国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应用按下快进键。
随后,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行动方案,其中提出,到2030年,交通运输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,初步构建协同联动、多跨融合、精准有效、规模成片的“交通人工智能体系”。面对这一发展契机,山东港口敏锐捕捉机遇,加码自主创新,凭借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传统限制,重塑现代港口“智慧中枢”,挺进中国智造深水区。

从“经验驱动”走向“数据驱动”
“以前订船舱就像‘开盲盒’,价格不透明,方案选择少,有时为了赶船期,只能接受高价舱位。现在通过山东港口方舟TaaS大模型,输入出发地和目的港,使用集装箱出口路线规划和智能比价功能,就能自动生成最优方案。这不仅为企业节省了一大笔物流成本,还为集装箱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!”说这话的,是青岛跃海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航线经理薄其强。作为山东港口方舟TaaS大模型的首批用户,他不仅尝到了港口AI应用给企业带来的降本增效“甜头”,更感受到了港口物流从“经验驱动”走向“数据驱动”所带来的行业价值链重构。

方舟TaaS(Trade as a Service)大模型,是山东港口顺应港航智能化发展、创新港口服务模式的重要成果,标志着山东港口服务从传统操作向“技术驱动、场景赋能”的深度跃迁。据方舟智能港航口岸服务(青岛)有限公司筹建团队成员、大模型项目建设负责人卫静远介绍,在大模型开发前期,团队对司机、货代、船公司等一线从业者进行了深入调研,提炼出“客服效率低、资源协同难、物流追踪难”三大核心痛点。针对用户需求,通过大模型技术整合港口多年积累的运营数据,推出“智行问价”“智能跟踪”等模块,实现运价实时测算、货物轨迹实时追踪等实用功能。
方舟TaaS对港航供应链的赋能,是山东港口以人工智能推动港口全链条数智化升级的一个缩影。凭借丰富场景优势和应用规模优势,在山东港口的壮阔海岸上,一场以“人工智能+”推动港口蝶变升级的创新风暴,正席卷而来。
加速构建港口创新“生态圈”
人工智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变革,正深刻而全面地改变着社会各领域,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凭借着横跨黄渤海、涵盖21个港区、拥有370余个生产泊位的丰富应用场景和广泛项目基础,山东港口大力开展智慧绿色港口建设,不断推动人工智能新技术与港口业务深度融合,助力港口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。
早在组建伊始,山东港口就把“打造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”作为首要战略定位,坚定不移强化“智慧引领、创新驱动、科技支撑”,实现长远发展和持续创新。创新“1+N”合作共享模式,发布《智慧绿色港顶层设计方案》《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》,构建“智慧大脑、智慧服务、智慧管控、智慧生产、智慧装备、智慧基础”六大要素体系,提出“数字世界一流港口,物理世界一流体验”的愿景目标,推进业务变革、流程再造和系统升级,全面引领港口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新浪潮。

经过多年智慧化、数字化转型发展沉淀,山东港口已具备发展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的良好条件,在“算力、算法、数据、场景、生态”等核心要素方面具有先发优势:布局分布式算力框架,建设“两地三中心”的数据中心,搭建计算资源“一朵云”、信息传输“一张网”;建设数据中台底座,成立港口大数据中心及数据资产公司,聚合全域场景数据;打造“山港云视”行业首个AI赋能中心,拥有自主研发的港口AI算法40余个。
为加速推动“人工智能”技术在港口领域的融合应用,赋能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建设,今年2月,山东港口正式发布《山东港口人工智能(大模型)总体建设规划》。根据规划,山东港口将通过融合智能思维链、港航业务链和生态数据链,构建起港口人工智能(大模型)的核心体系框架,围绕8大类业务领域,细分至60余个具体场景,全面进行模型赋能。
9月,青岛、绵阳、厦门3个首批交通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全面启动建设,其中,由港口牵头建设的人工智能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山东港口。这既是对其多年来深耕港口数智化升级的充分肯定,也标志着智慧港口转型迈入新阶段。该基地作为国家级共性平台,将为山东港口全面推进AI与运营、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提供关键支撑。
以理念筑基,通过技术实现流程进阶,达成智能化整体跃升。山东港口开创了全要素贯通、全链条升级的智慧港口新范式。如今,以国家人工智能基地为新起点,山东港口正为全球港口转型贡献“山港方案”,迈向以AI驱动全局重塑的新未来。
打造AI时代港口示范新标杆
人工智能的价值,不在于数量与规模的比拼,而在于能否解决实际问题。山东港口持续攻坚克难,现已形成“基于‘知识+数据’混合驱动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”等十大人工智能创新成果,有效解决了多个行业痛点。
在浩浩汤汤的港口升级浪潮中,每一天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。山东港口聚焦生产主业,用科技改写港口定义。全球首套“云原生+”A-TOS系统应运而生,它不仅让千万级集装箱吞吐量的码头实现“毫秒级”全场定位,更让设备调度缩短至“秒级”,数据动态刷新快如闪电;而在干散货堆场,AI算法的引入让堆场管理焕然一新,现已实现4D时空智慧堆场数字化管控;在滚装码头,港口商品车AT-AGV智能化全自主作业系统将商品车转运服务推向无人化作业的新纪元。

在港口经营管理方面,山东港口为员工量身打造了大模型助手——山港小“Ai”。这位“智能助手”不仅精通海量行业专业知识,还能一键掌握港口生产经营的关键指标和合同管控风险,真正做到“一问知全局”。而对于财务人员,专属会话数字人的出现,则像是一位贴心的助手,它能快速解答问题,减轻人工压力,提升服务质量,让繁琐的工作变得轻松自如。
而在港口供应链服务领域,物流RPA机器人通过与AI大模型深度融合,成为报关人员的得力助手。无论是单据审核还是货物申报,都能精准无误完成。海运操作人员也因此受益,免箱期的自动获取、系统数据的实时更新、信息的汇总发送,操作准确率高达99.9%,效率提升了90%。除此之外,山东港口还建设了多种机器人队伍,在智能巡检、理货、灭火、抑尘、水下清洗、摘钩、清车、清料、闸口管理、焊接等领域大显身手,为港口的顺畅运作保驾护航。
可以说,人工智能就像一把沙,逐步渗入到山东港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方面面,从整体上改变港口运营方式、服务方式、内部管理方式。如今,山东港口不仅实现自身的智慧化转型,更构建起开放协同、资源共享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。从破题首个国家智慧港口试点,到建成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;从构建“1+N”创新生态,到联合更多伙伴合力攻坚——凭借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定力,山东港口将创新精神深植发展脉络,树立起科技创新驱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行业范式。
未来,山东港口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引擎,聚合各方生态伙伴,以港航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实践,持续提升港口“含新量”,加速迈向更加数字智能、更为绿色低碳的“第五代港口”。
来源:半岛都市报
转载声明: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如果本条内容侵害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编辑:王誉恒
审核:张宸谦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鲁眼瞰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鲁眼瞰天下的作者姓名。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鲁眼瞰天下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3、因使用鲁眼瞰天下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鲁眼瞰天下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鲁眼瞰天下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