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母校捐款千万,办大学践行使命——吴立春的教育反哺之路

2025-10-17 浏览量:
0

三庆实业集团董事长、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举办者、华中科技大学1985届校友吴立春推动建设的职业教育事业,在2025年9月迎来重要节点——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获山东省教育厅认定为“山东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”,这是山东省首次将该项目授予民办院校。二十余年来,学校由培训学校迈向本科大学,已形成一校两地、在校生2.4万余人的办学格局,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持续深化。


少年初心:从洞庭水乡走向华中工学院

1963年,吴立春出生在湖南沅江。带着对知识的渴望,他背起行囊走出水乡小城,远赴江城武汉,成为华中工学院(今华中科技大学)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子。

向母校捐款千万,办大学践行使命——吴立春的教育反哺之路

上世纪80年代,吴立春在华中工学院学习

在华中工学院的青春岁月,他白天埋首实验室与教室,夜里挑灯钻研专业课题,把求真、求准和求稳作为学习与实践的要求。与此同时,他担任学生会主席,策划活动、服务同学,在一次次磨砺中锻炼出组织力与责任感。

正是这段经历,让“明德、厚学、求是、创新”的校训精神深深烙印在他的生命底色。也由此,他的人生志向从“学好专业”逐渐升华为“学以致用、服务社会”,为日后闯荡世界、扎根实业、投身教育埋下了最初的种子。

1993年旅居加拿大并创业;1997年响应济南招商引资回国创办三庆实业,秉持稳健、诚信与长期主义,在住宅、写字楼与城市更新等领域持续深耕。历经金融危机与行业波动,他以审慎负债与现金流纪律作为“安全边界”,保持企业韧性。

向母校捐款千万,办大学践行使命——吴立春的教育反哺之路

吴立春在加拿大开始创业

赤子情怀:十年承诺,千万捐赠

2008年,吴立春作为校友企业家代表重返母校,参加华中科技大学企业家协会成立大会。面对母校领导和师生,他郑重承诺:自2009年起,每年向母校捐赠100万元,持续十年,总额1000万元。这份掷地有声的承诺,不仅是一笔资金支持,更是一份长久的责任。

这十年,捐款被用于“数字化制造装备平台”的建设,为母校科研与教学提供了坚实支撑。它让一批又一批学生得以在更先进的实验条件下钻研学问,也让教师团队能够不断拓展创新领域。吴立春深知,知识改变个人命运,也塑造国家未来。他常回忆,自己当年在简陋的实验室里,靠着一盏台灯反复做实验的日子,正是这种切肤之感,让他始终铭记要为后来者创造更优越的条件。

十年如一日的坚持,让这笔千万捐赠成为母校校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,也成为吴立春教育反哺、赤子之心的最佳注脚。

教育实践:在齐鲁大地创办一所大学

如果说捐资母校是对初心的回望,那么在齐鲁大地亲手创办一所大学,则是将使命付诸实践的行动。2003年前后,山东经济高速发展,产业升级急需大量应用型人才。吴立春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,毅然投身职业教育,创办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,并在多年耕耘后成功升格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——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。

向母校捐款千万,办大学践行使命——吴立春的教育反哺之路

2019年,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成立

在这所大学里,他倾注了全部心血:不但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校舍与实验室,还亲自参与办学规划。每年新学期开学,他都以“举办者代表”的身份出现在迎新现场。炎炎夏日,他穿着简单的衬衣,走访报到点,弯腰帮新生提行李,把一句句“欢迎来到新家”送到年轻学子的耳边;在食堂里,他同学生一起排队打饭,亲口询问饭菜味道是否可口;在宿舍里,他拉过椅子坐下,与同学们聊起家乡、专业和理想,叮嘱他们要珍惜时光、不负青春。志愿者和老师们记得,他总要反复感谢大家的辛苦付出,强调“学生一入校,就要感受到这所大学是一个温暖的家”。这些细节,让很多新生第一次走进校园时就感受到一种踏实和亲切,也逐渐形成了学校独有的“家文化”。

学校坚持“产教融合”的理念,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,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磨砺技能。十余年间,已有十多万名应用型人才走出校园,投身制造业、服务业和新兴产业,成为山东乃至全国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。吴立春用一所大学,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点燃了持久的引擎。

他发起面向师生的讲座与交流项目,邀请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院士在内的专家走进校园,拓展国际视野与工程实践能力。

向母校捐款千万,办大学践行使命——吴立春的教育反哺之路

2024年,李培根院士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师生作报告

精神传承:以教育之名,续写奋斗答卷

然而,对吴立春而言,教育不仅是个人情怀的体现,更承载着家国使命与精神传承。他希望大学不仅要培养技能型人才,更要塑造敢于创新、勇于担当的新一代青年。

向母校捐款千万,办大学践行使命——吴立春的教育反哺之路

世纪之交 吴立春成为山东省第一批民营房地产开发者

这种办学思路,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。无论是“教育强国”,还是“产教融合”“新质生产力”,都在学校的建设中得以回应。从课程设计到科研方向,从校企合作到社会服务,他不断强调:大学要立足地方,更要放眼世界。

正因如此,他也将自身的国际视野带入校园。早年在孟加拉工地的艰苦经历、近年在博鳌论坛和中阿企业家峰会上的发声,都让他深知教育必须具备全球眼光。于是,他积极推动学校与国外高校、企业交流合作,为学生搭建国际化的发展平台。

1986年,吴立春受派出任水利水电部驻孟加拉国全权代表,独立开拓海外工程劳务市场。在南亚七年的历练,让他在国际业务、团队管理与风险控制上迅速成熟。

向母校捐款千万,办大学践行使命——吴立春的教育反哺之路

吴立春任水利水电部驻孟加拉国全权代表

吴立春深知,楼宇会老去,产业会更迭,而人才的力量将源远流长。从捐赠母校到创办大学,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反哺的赤子心;从校训传承到国家战略,他又把个人情怀上升为时代使命。对他而言,最值得骄傲的财富,不是座座地标,而是代代学子胸中的理想与肩上的担当。

从洞庭江畔走来,他在泉城筑梦,又将目光放眼世界。四十余年的人生轨迹,浓缩成一条清晰的主线——用教育点燃希望,以实业服务社会。

今天的吴立春,已将全部重心投向办学。他深知,楼宇会老去,产业会更迭,而人才的力量将源远流长。创办一所大学,向母校捐千万,他用最真挚的方式,回应了“实业报国、教育兴国”的信念。

从求索学问到报效家国,从实验室到讲坛,从实业到科研,吴立春把个人的奋斗与民族的复兴紧紧相连,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。这份赤子心,正是他留给时代最宝贵的财富,也是对他公益办学、教育报国最好的诠释。


来源: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

转载声明: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如果本条内容侵害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编辑:钱坤

审核:宸谦

 




免责说明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鲁眼瞰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鲁眼瞰天下的作者姓名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鲁眼瞰天下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3、因使用鲁眼瞰天下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鲁眼瞰天下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鲁眼瞰天下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        

分享到 - 微信